胃,是我們人體消化系統的重要臟器。其功能主要是儲存、消化和吸收食物,另外還具有分泌及防御功能。基于胃的功能與結構,胃需要直接面對外界的食物、水等物質,更容易受到“傷害”。隨著現代化生活節奏加快,飲食不規律、壓力增大等問題導致胃病高發,下面讓我們一起了解胃部健康小知識。
胃病種類繁多,常見的有以下幾種:胃炎、胃潰瘍、胃息肉、胃痙攣、胃部腫瘤等。胃是人體消化系統的核心器官,以下癥狀可能是胃發出的“求救信號”——持續性上腹痛、反酸、燒心、食欲驟減、體重下降、黑便或嘔血。若以上癥狀持續超過2周,盡早去醫院就醫,避免小病拖成大病。
哪些情況下容易得胃病呢?
◇經常熬夜——熬夜,容易導致胃酸分泌過多,引起胃部不適。
◇經常不吃早餐——對于從來不吃早餐或不習慣吃早餐的人,胃分泌的胃酸沒有食物可消化,會損傷食管和胃腸黏膜,長此以往不僅容易導致潰瘍,還可能導致膽汁中的膽固醇沉積,誘發膽結石。
◇經常餐后運動——飯后進行劇烈運動,食物在胃里翻滾,會引起胃酸反流,惡心、嘔吐等癥狀。長期這樣,胃部可能會因重力作用出現胃下垂。
◇經常吃飽就睡——不少人習慣吃宵夜,吃完倒頭就睡。睡前飽餐,胃內食物沒來得及消化,很容易出現消化功能異常。
◇飲食沒節制——每頓喜歡吃撐,不僅會加重胃的負擔,還會增加胰、膽等消化器官的壓力,打亂消化系統的正常工作,引發一系列問題。
◇吃飯喜辣——如果本身有胃腸疾病又食辣過多,則會刺激胃腸黏膜,加重其充血、水腫,所以經常吃辣容易被胃病找上門。
◇小病吃藥隱忍——對胃部隱痛、腹脹等癥狀不重視,能忍就忍、能拖就拖,吃止痛藥救急,不愿去醫院。長期如此只會錯過最佳就醫時機,建議大家及時檢查、及時治療。
因此,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杜絕上述不良生活習慣。做到保持作息規律及心情舒暢,按時、規律進餐。飯后至少半小時后再進行運動。避免頻繁、大量進食辛辣刺激性的食物,減少腌制食品的攝入。同時為保護我們的胃,我們還要做到以下幾點:
①注意飲食衛生,尤其是外出就餐時要格外注意。
②進食要細嚼慢咽,囫圇吞棗、狼吞虎咽的飲食習慣會造成食物不能被充分咀嚼,消化液不能足量分泌,影響胃部的消化功能。
③飲食以優質蛋白為主配合新鮮蔬菜、水果,限制高脂食物。因為脂肪含量過高的食物較難消化,容易增加胃部的負擔。
④戒煙限酒,抽煙會增加胃潰瘍、胃癌的發病幾率。過度飲酒會損傷胃黏膜,甚至引起胃出血、胃穿孔等疾病。
⑤體檢時注意檢查幽門螺旋桿菌,因為該菌可能會導致胃炎、胃潰瘍甚至胃癌、胃粘膜相關淋巴瘤等疾病。
護胃不打烊,健康常相伴。